嘉義市立博物館於93 年3 月9 日正式開館啟用,起初由嘉義市薛文吉先生捐贈畢生所藏2005件化石,展示內容涵蓋嘉義的「地質、化石、美術」三大主題,完整呈現嘉義市自然景觀及人文藝術等文化特色。
為因應博物館轉型,於107年9月3日起閉館進行博物館展示更新計畫,以呼應最初建館宗旨「嘉義人關心嘉義事」出發,再擴大為「嘉義人關心嘉義事、異鄉人探索嘉義市」之願景,並配合展示空間更新調整後,將重新定位為以「嘉義市」與「嘉義市在地特色」為主軸的城市博物館。
阿里山序曲
將大廳中心圓柱設計成櫻花樹意象,融入嘉義特有意象元素與地方特色工藝交趾陶、剪粘與馬賽克拼貼等工法與材料,充分展現地方特色。圓形背景以半具象櫻花樹幹和玉山造型,襯托中景阿里山小火車和特有種鳥類藍腹鷴和帝雉,前景台灣黑熊、石虎和長鬃山羊等特有種保育動物。
立體樹枝綻放盛開的台灣山櫻花,櫻花樹上攀爬台灣獼猴和貓頭鷹及阿里山特色鳥類棲息於櫻花樹上,原天花板設計成阿里山雲霧,以馬賽克藝術剪黏拼貼,地板圓柱底部側圍繞著鄒族圖騰的馬賽克藝術拼貼。
本仁堂
「本仁堂」原位於台中潭子,於1926年(大正15年)潭仔墘區區長林瓊彰先生興建,其建物裝飾作工精細,尤其壁堵上的交趾陶為泉州派名匠洪坤福遺留之作品,此作品是市政府於2010年,由後代林錦錕先生輾轉聯繫而將交趾陶壁堵捐贈給本館,作為永久館藏。受贈文物包括「ㄇ」字型壁堵一座、書卷兩組、堂號匾及書卷型文字,十分珍貴。
森林之嘉特展(110/08/06 - 111/01/09)
近年永續循環議題的倡議,讓我們重新思考山林於現代生活的角色,也成為往日木都再現風華的契機。
透過整理過往的嘉義的林木歷史、尋找深藏在這座城市的木材DNA,我們想像在嘉義打造一座巨大的木造森林:一座以木構造建築為基底的永續城市,希望透過現代木構造的引介為道,讓嘉義木都再進化,朝向全臺最綠的新一代宜居城市邁進。
嘉義擁有豐富森林資源,大街小巷中遍藏木建築,是全台最大的木造城市,森林的樹中儲存了大量的碳,將樹當作木材蓋成了木建築,則碳儲存的時間就會變得更長,所以嘉義木都就是一個『儲碳的巨大森林』。由木造森林構成的城市風景,孕育著屬於嘉義人的森林之嘉。
常設展:展望諸羅
黃文醫院玄關櫃
以臺灣檜木製成,原置於黃文醫院入口玄關處。中間装有鏡子一面,做為整理儀容之用,左右前方貼心地設計給予雨與拐杖放置的空間,上端旋轉車积可供吊掛衣帽。前方面板雕飾著菊花紋飾,代表當時家具高貴雅緻的風格。黄文醫院這棟將近百年的屋齡,建於1931年價值在於曾經見市街繁華的「嘉義市銀座」經歷戰爭空襲、諸羅山城二二八,屋裡所承載的歷史,曾經住過的黃文醫師、曾發生過的故事,不僅與嘉義歷史有深厚連結,甚至與近代醫療史、社會史也有著深厚關聯。
交趾陶館:建築上搬戲-來聽廟尪仔講古
廟宇上一尊又一尊活靈活現的交趾尪仔,有著鮮明色彩、生動表情與姿態,常吸引人們駐足,總是看到阿公帶孫來看廟尪仔,永遠有說不完的故事…
嘉義素有「交趾陶故鄉」之稱,不僅培育出許多交趾名匠,為藝師學成發跡之地,於2000年也成立全國唯一以交趾陶為主題的特色館,2020年更以嶄新面貌重新開幕,讓交趾陶文化得以獲得良好的保存及推廣。展館邀請觀眾從準備入場聽故事開始,由回溯歷史揭幕,接續好戲登場,看尪仔搬戲,聽伊講古!
進而深入幕後探尋交趾陶製程的奧秘,並拭目以待產業未來多元的發展面貌。展覽以生活化、趣味互動的手法創造了饒富戲劇情境的空間,從中展現豐富的館藏,給予觀眾一個完整、多元且具體的交趾陶文化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