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達邦村是鄒族達邦社和特富野社世居之,地位於阿里山鄉中部,兩社建立年代約在清朝初期,清初稱之為踏枋,清末則改為達邦。

IMG_8201.JPG

達邦主聚落位居海拔952公尺,依山而建的山城風光雖然歷經時代變遷,許多建築改建為新式建築。

IMG_8200.JPG

在達邦部落中,保有古老部落風味的建築即是莊氏祭屋。鄒族每一個氏族都會有一個祭屋,主要祭祀小米女神,以感謝她對農作的照顧。 大約在每年七、八月時,各家族會在祭屋裡舉行小米祭,小米祭是鄒族重要的祭典之一,舉行小米祭時,每一個家族的成員都必須回來,藉著家族之間的互訪達到情感交流,也可說是鄒族人的過年。

IMG_8199.JPG

IMG_8198.JPG

IMG_8194.JPG

IMG_8193.JPG

IMG_8197.JPG

IMG_8192.JPG

達邦部落裡還有一棟日式建築日警官舍,以檜木建築,洋溢濃厚的日本風味,在日本時期,日本人為方便管理鄒族人,避免有抗日事件發生,因此建造日警官舍,供日本警察住宿,後來更成為全台唯一位在原住民地區的『別館』,用來招待前來視察的日本高階官員。

IMG_8180.JPG

IMG_8181.JPG

IMG_8182.JPG

1904(明治37),日本政府開始推行原住民兒童教育,開始在各地設立番童教育所,最初的達邦番童教育所設立在達邦派出所內,也就是現今達邦國小的前身。

IMG_8185.JPG

IMG_8188.JPG

IMG_8189.JPG

1907(明治40)設立新校舍正式獨立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,改為國民小學,又歷經多次的更名,才成為現今的達邦國小。

校址也因為天災多次遷移,最近一次是在2009(民國98)因莫拉克風災,導致校舍坍塌,後來決定異地重建,現今的校舍是在2012(民國101)完工啟用的。

達邦吊橋,是早年達邦與特富野間往來的要道,橋長達100公尺,從橋上眺望,視野遼闊、群山繚繞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