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義仁武宮創建於1701年(康熙40年),鄭成功時期實施官兵屯田政策,屯田的位置設為營鎮,日後慢慢發展成聚落,在康熙12年(1673年)鄭經西征時,原本屯田於高雄市仁武區的仁武鎮的官兵奉命來鎮守諸羅山,鄭成功軍隊海來台,為了祈求平安,在軍隊中有泉州同安縣的人士恭奉保生大帝隨行,當時有建小祠奉祀,直到了1701年(康熙40年)由當時的知縣毛鳳綸創建廟宇,由當地居民募捐,為了紀念主神是由仁武鎮的官兵迎奉而來,所以命名為仁武宮,除了廟名外,街名也有用仁武鎮營來命名,在現今北榮街,同治年間稱為文廟口,清朝時期文廟位置在現今中央廣場,是一座規制完整建築雄偉的孔子廟建築,可惜在日本來台之後被日本軍隊佔據,在1906年(明治39年)梅山大地震損毀嚴重,之後拆除改建成嘉義醫院,之後嘉義醫院又遷移到北港路上,又改建成了中央廣場,在孔子廟被廢時,居民改稱這一帶為仁武街,現今仁武宮的楹聯中還有仁武街的落款可以證明。
- Oct 15 Fri 2021 20:31
嘉義市 東區 仁武宮-保生大帝
- Oct 11 Mon 2021 12:47
嘉義 民雄 平和村 雙援玄聖宮 主祀 開漳聖王
- Oct 11 Mon 2021 12:24
嘉義 民雄 菁埔村-升虛宮
創立於清嘉慶年間,升虛宮原是土地公廟, 土結建築, 是昭和三十九年(1906)之地震,受災倒傾,事後保正何世忠主持重建,至戰後破損不堪,乃於民國四十七年(1958)村長何勝平發起改築為磚造廟宇,取名升虛宮,本宮原祀福德正神,其後改祀為主奉神農聖帝,保佑村庄農民五穀豐收,故稱五穀王廟,又於民國85年(1996)在重修一次,就是今之廟貌。
- Oct 11 Mon 2021 11:46
嘉義 民雄 菁埔村-西安府(檨仔王公)
西安府檨仔王公廟,位於嘉義縣民雄鄉菁埔村菁埔國小後方。檨仔(芒果樹)富傳奇色彩,相傳在清嘉慶年間(約二百多年前),菁埔村內一戶務農人家的孩子不幸過世,農夫悲傷的扛著小孩屍體要到郊外埋葬,然而行經該處時,發現自己卻忘了帶鋤頭,要回家拿鋤頭的同時,由於擔心小孩的屍體被野狗咬走,而將小孩暫放在芒果(檨仔)樹的樹枝上。
- Oct 10 Sun 2021 18:10
嘉義市 西區 嘉義文化創意園區-嘉義舊酒廠
大家知道嗎?在嘉義火車站出來往左邊走,可以到嘉義文創園區,這是就是日本時期的舊酒廠,在1937年(昭和12年)日人赤司初太郎創辦的「大正製酒株式會社」的嘉義工場,後來因為專賣製作被徵收為國有,且聽說台灣第一瓶高粱酒不是金門,而是嘉義酒廠釀造出來的,1950年(民國39年)高粱酒研發成功,1951年(民國40年)以台灣高粱酒」上市。更以甕酒外銷香港,嘉義酒廠於1999年(民國88年)結束營業,原本的產線轉移到民雄工業區內的民雄酒廠,結束營業之後由文化部接手,改成了文化創意園區,這個文創園區的重點是傳統藝術創新,結合台灣南部傳統工藝、當代藝術、藝術家資源及故宮南院等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資源來發展此目標。